新華視點·關注AI造假丨透視AI“魔改”視頻爭議:創意還是惡搞?
唐僧和孫悟空爭當“話事人”、《甄嬛傳》變成“槍戰片”、《人民的名義》中沙瑞金和高育良開展魔法攻擊……近段時間,一些AI“魔改”內容在短視頻平臺上引發爭議。
所謂AI“魔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原作品進行顛覆性改編的行為,常見于短視頻、視覺創作等領域。
AI“魔改”是創意還是惡搞?邊界到底在哪兒?如何更好規范治理,讓AI技術更多“賦能”而非“跑偏”?
備受爭議的“魔改”
“家人們,看著五指山壓的是誰?如來老兒。當年壓我500年,現在必須壓他1000年。”孫悟空手舉相機“現場直播”,在他身后,如來佛祖被壓在山下……
看著短視頻平臺推送的內容,青海西寧市民李女士著實嚇了一跳。“我和孩子一起刷短視頻,看到這個視頻畫面流暢、人物說話嘴型絲毫不差,不仔細分辨,還以為是電視劇原有的畫面。”
隨著AI技術普及,一些視頻博主將其變成獵取流量的工具,選取電視劇經典片段,剪輯成天馬行空的劇情,以獵奇的畫面、夸張的臺詞激發觀眾興趣。
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此類“魔改”短視頻數據火爆,有的點贊量高達數萬。部分賬號起號半個多月,粉絲就已漲到10萬多。不少做此類內容的賬號,還會在視頻里推薦AI網站、賣課,通過接廣告商單、知識變現、創作者分成計劃等方式獲取收益。
AI“魔改”究竟是創意還是惡搞?
部分公眾認為,一些“魔改”視頻新奇好玩,是創意表達;但也有人強調,經典承載文化記憶,娛樂化改編應有底線。一些“魔改”行為未經授權,破壞了原作品的完整性和藝術價值,一代觀眾的集體記憶也有可能變得混沌。
“我家孩子只有12歲,正處于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期,看太多這類視頻,三觀容易被帶偏。”李女士說。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譚澤明認為,AI“魔改”視頻制造大量非真實信息,加劇了信息繭房效應。
有青年劇作家認為,影視經典既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如果《三國演義》張飛等人物形象被肆意扭曲,甚至被“魔改”成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的形象,是對經典的褻瀆。
2025年4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一起“奧特曼形象AI生成侵權案”。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AI的發展導致可能出現針對經典IP進行“魔改”的不良行為,過度或不當的“魔改”可能扭曲歷史記憶、文化遺產以及社會共識。
2024年1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也發布管理提示指出,AI“魔改”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走熱背后:門檻低、獲利高
利用AI技術改編生成內容的技術門檻和經濟成本并不高。記者試用多款軟件發現,AI視頻剪輯可以通過文本描述內容、上傳圖片與視頻等多種方式生成。
隨機打開一款AI生成軟件,根據提示內容輸入“根據西游記形象,讓孫悟空和唐僧持槍互相攻擊”,在“對口型”中選擇“猴哥”……數十秒后,一條視頻便生成出來。內容不僅流暢生動,人物形象和聲音也與電視劇版無異。
此類AI生成軟件大多需要付費,會員費用從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
記者看到,一款AI生成軟件花費129元就能成為永久會員,可解鎖文生視頻、圖生視頻、AI繪畫等功能。另一款應用只需98元就可成為永久會員,同樣有口播視頻、圖生視頻、照片跳舞等功能,已有一百余萬次下載。
譚澤明認為,AI“魔改”頻發背后,既有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因素,也有平臺算法的隱蔽驅動。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AI“魔改”視頻會給發布者帶來流量曝光、粉絲增長、廣告收入等效益。
一名博主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了一條唐僧唱歌的AI視頻,斬獲近200萬次轉贊評,粉絲量迅速突破32萬。“相比辛辛苦苦做原創,AI改編的視頻流量會大很多,粉絲轉化率也高出好幾倍。”一名短視頻博主透露說,一些短視頻平臺推出AIGC內容激勵計劃,進一步提升了博主的創作熱情。
記者調查發現,短視頻平臺上還有不少以“投入低回報高”“低成本開副業”“不上班在家做視頻就能賺錢”為噱頭的博主,宣傳提供AI生成視頻、AI短劇制作相關培訓,“短時間就能上手,少則幾分鐘、多則三小時即可成片,月薪一萬起步”。
根據著作權法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構成侵權行為。“不少AI‘魔改’視頻的目的是為引流賺錢,已超出‘合理使用’范疇。”青海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馬旭東教授說。
如何加強治理
針對AI“魔改”亂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督促短視頻平臺排查清理AI“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并要求對在平臺上使用、傳播的各類相關技術產品嚴格準入和監管,對AI生成內容做出顯著提示。
記者調查發現,相較之前,短視頻平臺AI“魔改”現象有一定改善。
抖音相繼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關于不當利用AI生成虛擬人物的治理公告》,明確表示不鼓勵利用AI生成虛擬人物開展低質創作活動。在平臺內相關視頻下方會明確注明“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流量思維驅動下,相關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譚澤明認為,針對利用AI“魔改”博取流量現象,短視頻平臺應切實承擔起把關責任,對于涉及侵權甚至包含暴力、低俗惡搞等元素的不良內容進行限流或下架、封號。
“既不能阻斷創作內容的創新,也要對相關著作權人的權利進行保護。”馬旭東建議,相關行業協會也應發揮建設性作用,加強網絡公益宣傳,不斷提高用戶的媒介素養和對AI相關產品使用的法律意識;同時引導短視頻平臺技術向善,推出更多優質、健康的內容。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說,鑒于AI技術的復雜性和應用的廣泛性,AI治理需要實現跨領域的協同。例如,AI生成音視頻內容時,可與身份驗證、行為分析等技術共同協作,以增強AI應用的合規性。科技公司、法律監管部門和倫理委員會等共同組成“技術共治聯盟”,制定更全面、細化的治理準則。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更需明確創新邊界,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注重審美培育和文化尊重,讓AI技術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新動力。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讓傳感器動起來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出腦...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種柔性纖維電極,植入動物大腦后,其運動可... -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覆蓋四十一個工業大類
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6日在沈陽開幕。會議... -
推動物流業邁向“智”高點
 快遞物流是反映經濟活力的風向標,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快遞... -
科技賦能城市管理,別搞“AI盆景”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已從2012年的53 1%提高... -
我科學家提出小行星探測與防御體系構想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的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中... -
我科學家提出小行星探測與防御體系構想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的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中...
- 讓傳感器動起來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出腦機接2025-09-18
- 半導體等熱門賽道公司成機構調研心頭好2025-09-18
- 江豐電子:二十年堅守以創新鍛造內“芯”2025-09-18
- 紫燕食品2025上半年業績承壓 多重挑戰凸顯2025-09-18
- 匯源果汁發聲明 爆稱大股東私刻公章2025-09-18
- 資本密集加持 無人車物流賽道火熱2025-09-18
- 尚高生命科學實現技術突破 高端磷脂市場迎2025-09-18
- 文化中國行|探尋青銅歲月“痕跡” 看非遺2025-09-17
- 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2025-09-17
- 福建長汀:林下生“金” 綠富共贏2025-09-17
- 鄉村教師的“日記”2025-09-17
- 大山深處的獨臂教師2025-09-17
- 外賣小哥冒雨救下傷者 網友:凡人微光溫暖2025-09-17
- 中國首次舉辦全國性殘疾人攀巖競賽2025-09-17
- 奮力向上!中國首次舉辦全國性殘疾人攀巖競2025-09-17
- 山西蒲縣:碩果盈枝品質優 科技賦能助振興2025-09-17
- 一片紅薯田,收獲紅火“甜日子”2025-09-17
- 在“無陪護”病房里走進醫療護理員的工作日2025-09-17
- 記者手記:從一棵“網紅樹”看見福州對樹的2025-09-17
- 河南洛陽: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 讓“養老2025-09-17
- 中國荒漠化治理獲國際贊譽2025-09-17
- 河北:“太行山居”民宿集群激活山區活力2025-09-17
- 鄉村體育越來越旺2025-09-17
- 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新善中國,共建美2025-09-17
- 成群中華白海豚現身廣東潮州海域嬉戲2025-09-17
- 外賣小哥冒雨救下傷者 網友:凡人微光溫暖2025-09-17
- 新華視點|金秋九月話豐收 特色農業繪就鄉2025-09-17
- 新疆瑪納斯首次發現珍稀鳥類姬田雞2025-09-17
- 山東肥城:“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2025-09-17
- 河北館陶:普及網絡安全知識 提升全民防護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