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拯救瀕危魚類 共建生命長江” 首個長江公益放流站在武漢成立

        2021-06-21 11:01:57    來源:長江商報

        在第六個“全國放魚日”,中華鱘、長江鱘等屬于長江的魚苗,在閘門打開后,順著魚道歡快地奔向母親河。

        日前,在武漢漢口江灘三期舉行題為“拯救瀕危魚類 共建生命長江”放流行動,本次活動放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和長江鱘、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及本地土著魚類長吻鮠共2萬余尾。與此同時,首個長江大保護公益放流站在武漢啟用。

        此前,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簡報。其中,在“留住長江的微笑”項目中,2020年底啟動了“替代生計”之漁民驛站項目,首期共支持了17家漁民驛站項目。增殖放流方面,今年已助力3000余尾中華鱘、長江鱘回家。

        漁民驛站項目幫助漁民退捕上岸的同時,也讓昔日的捕魚人變成今天的護魚人。而長江大保護武漢公益放流站,將為放流者提供放流場所和專業指導,助力自然水域魚類種群和水域生態環境恢復。

        長江大保護武漢公益放流站啟用

        “我給這條中華鱘取個名,就叫江淮!”認養的一名愛心人士興致勃勃地啟動閘門,剛植入跟蹤芯片的中華鱘,從放生通道滑入長江,轉眼消失在江水中。

        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長江大保護·長江有魚”公益基金正式設立,首個長江大保護公益放流站在武漢啟用。將為放流者提供放流場所和專業指導,助力自然水域魚類種群和水域生態環境恢復。

        此次放流的魚類,品種大小各異。有挺起骨鱗體長達一米多的“長江魚王”中華鱘,也有跟小拇指長的全身深褐色的胭脂魚幼苗。環保志愿者們小心翼翼地搬過水箱,再輕輕地把它們放進通道池,讓它們安全的回歸江水深處。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院吳金明博士表示,此次放流的100尾長江鱘中有10尾“大規格”的長江鱘,體長近一米,年齡在三歲和四歲左右。放流的中華鱘中,大的體長也達一米多,小的在50公分左右。

        此次放流的中華鱘,還成批量地打上了衛星標記,可對其進行沿江洄游和海洋運動路徑監測,為今后改進中華鱘放流策略、提升放流效果、促進自然種群資源恢復提供支撐。無論是從健康還是保護魚類資源的角度,吳金明建議,不要隨意捕魚,也不要吃野生的魚,要愛護環境、節約能源,不要隨意扔垃圾,要為它們提供安全可靠的家園。

        為呼吁公眾關注長江珍稀瀕危和土著魚類,湖北省慈善總會與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聯合發起本次“放魚日”科學放流活動,通過認養中華鱘,增加人們與長江中生命個體的情感連接,倡導公眾放流時遵循科學規律,減少因缺少科學常識造成的錯誤放流行為。

        當日,共放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100尾和長江鱘100尾,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以及本地土著魚類長吻鮠共2萬余尾。

        治愈長江的工程浩大又漫長,需要全民參與,科學放流正是一項適合普通公眾開展的環保活動,但由于許多人對動物和生態科學的不了解,時常出現錯放、亂放的現象,造成與放流善舉背道而馳的效果。

        湖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鄔劍剛說:“這是為公眾科學放流提供永久的放流點,所有符合科學放流的個人和團體,都有資格申請在此放流珍稀、瀕危及土著魚類。”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創舉表示,科學放流是物種保護的重要手段,今天有100尾中華鱘、100尾長江鱘放歸長江,這是民間組織流放中華鱘的開端,也將是社會化參與中華鱘保護的開始。

        漁民驛站項目助漁民組團轉產

        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寶庫。《長江保護法》提出,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參與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綠色發展等活動。除了科學放流外,多地還響應國家號召建立漁民驛站幫助漁民轉產。

        嘉魚地處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縱貫全境109.6公里。家住魚岳鎮清水溝的陳德平,從20歲就開始打魚,對于已經55歲的他來說,船就是自己的家,打魚的收入成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這樣的生活持續了30多年。

        “我本是捕魚人,現在變成護魚人。”陳德平說,去年,咸寧市發布十年禁漁令,響應號召,陳德平退出“江湖”。在“漁民驛站”的推薦下,陳德平參加培訓取得了船員證,即將上崗成為一名“巡江員”。平日經常和大家一起巡江,勸阻非法捕魚、非法采砂等危害長江生態的行為。

        漁民驛站項目幫助漁民退捕上岸的同時,讓昔日的捕魚人變成今天的護魚人。嘉魚光恒漁民驛站目前共有110個漁民,不僅是保護長江的驛站,也是保護退捕漁民的驛站。據了解,嘉魚縣扶持成立2個漁民驛站活動室,激發內生動力,補充管護力量,拓寬就業渠道,幫助漁民組團轉產,營造“十年禁漁”群防群護的新局面。

        長江大保護“漁民驛站”項目是引導30萬退捕漁民轉產轉業的項目。在漁民集中的區域或者特殊商業區域,傳承和展示中國傳統漁業捕撈文化,銷售和展示漁業特色產品,兼具退捕就業信息中轉和轉產漁民交流、培訓功能。

        2020年底,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啟動“替代生計”之漁民驛站項目,旨在漁民集中的區域或者特殊商業區域,傳承和展示中國傳統漁業捕撈文化,銷售和展示漁業特色產品,兼具退捕就業信息中轉和轉產漁民交流、培訓功能。項目于2020年底啟動,第一期共支持了17家漁民驛站項目。

        “禁漁,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漁民驛站的發起人蔡光恒介紹說,現在整個長江流域都禁漁,我們肯定要響應國家號召,成立驛站就是為了團結退捕上岸的漁民,共同保護母親河。

        (記者 江楚雅)

        關鍵詞: 拯救瀕危魚類 共建生命長江 長江公益放流站 武漢成立

        相關閱讀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亚洲色欲色欲www|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亚洲黄色激情视频|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