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砥礪奮進40載 不忘初心篤行

        2021-12-08 15:18:56    來源:廈門日報

        如今,傲踞筼筜湖畔的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隨特區發展迎來騰飛。(王火炎攝)

        【聲音】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

        40年前,作為特區重點配套項目,醫院得以復辦新生,與特區共成長。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如今醫院規模、學科、人才、設備,都有了巨大的飛躍。醫療技術從大量“引進來”到自主創新“走出去”,許多外地患者也慕名而來。未來我們還將再接再厲,以人民需求為發展導向,推進學科高地建設,提升醫教研水平,推動醫療服務提質升級,助力廈門特區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牛建軍:

        乘著特區建設的東風,中山醫院迎來了復興的第一縷曙光。多年來,筼筜湖畔的中山人踐行著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不斷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從全力抗擊非典、甲流到新冠疫情,始終守護著廣大市民的健康。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們將不負黨和人民的期待,繼續以實際行動為廈門特區建設注入中山力量,為健康中國、健康廈門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陳芳 張舒姍 圖/廈大附屬中山醫院提供)40年前,伴隨改革開放的東風,廈門市政府將中山醫院作為經濟特區重點配套工程遷址重建。1988年7月1日,廈門市中山醫院在筼筜湖畔拔地而起,正式對外開診。40年來,從一片灘涂到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三甲醫院,中山醫院不斷發展壯大,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連續兩年榮獲前100名、A+評價,曾連續5年在全省三級醫院評價中名列廈門綜合醫院第一、連續3年在香港艾力彼中國地市級醫院競爭力百強排名中位列廈門首位,多個學科在艾力彼專業排行榜中名列省市第一。中山醫院是廈門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成為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遷址復建伴隨特區建設涅槃重生

        醫院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義診。

        中山醫院始建于1928年,在動蕩歲月里,歷經戰火洗禮,以及復辦、更名、合并、撤銷等諸多變故,不改救死扶傷的初心,中山精神代代相傳。

        改革開放為中山醫院的復興帶來第一縷曙光。1981年,廈門建設經濟特區,黨和政府決定復辦廈門中山醫院。經反復論證,最后確定在新市區中心的湖濱南路中段填海選址6萬多平方米,總投資4000萬元建設中山醫院。

        1987年底,七層復廊式住院大樓(內設中央空調、傳呼、輸氧、吸引、通信等系統)和康復病房等工程全部竣工。中山醫院涅槃重生,伴隨著經濟特區建設的步伐跨入歷史發展新時期,1989年成立中共廈門中山醫院委員會,黨建引領快速發展。全國各地醫學人才紛紛加盟,帶來眾多先進的新技術新項目,填補地區大量空白,為廈門醫療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攜手廈大醫教研齊頭并進勇攀高峰

        開展省內首例機器人無腹部切口大腸癌NOSES手術。

        2005年9月,中山醫院成為廈門大學首家附屬醫院,并更名為“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從此醫教研齊頭并進,發展呈現騰飛之勢。作為廈大臨床教學的重要“練兵場”,中山醫院助力廈大構建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并成立廈大醫學院胃腸道腫瘤研究所、廈門大學醫學院微生態研究院等7個研究所(院)。近兩年,醫院先后獲批成立廈門大學醫學院消化病學系、廈門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推動科系融合發展。

        臨床教學快速發展,科研也收獲累累碩果。近5年,醫院獲各級課題資助300余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0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曾連續6年全省醫院第一,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又位居廈門醫院第一;2020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個學科全市第一,2個學科進入全國50強,2021年4個學科進入全國百強;2021年獲廈門市衛生系統第一個國家基金優青項目。

        互聯網+智慧醫院優化群眾就醫體驗

        全國首家完成電子健康卡全流程應用。

        近年,中山醫院積極響應號召,先行先試,利用信息化互聯互通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流程,創新探索智慧醫療服務的“廈門中山”模式,“智慧醫院”不斷升級,促進醫療服務持續提升。醫院連續六年獲評國家衛健委改善醫療服務信息示范醫院;獲評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五級乙等(目前全國最高等級)、全國醫院信息化便民惠民經典案例,通過國家電子病歷分級評價五級測評;在全國首家完成電子健康卡全流程應用;全國首批、全省首家通過國家智慧服務三級評審;在全國首推面向患者,融合城市信用、銀行金融信用、支付寶芝麻信用等多渠道信用體系的付費系統,實現“先診療后付費”,使群眾就醫更便捷。

        此外,醫院還將人工智能運用于消化內鏡和腦卒中急救系統、肺癌手術定位等臨床領域,助力精準醫學發展,為百姓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

        醫院建設大事記

        1928

        1928年,廈門中山醫院開始籌建,1933年正式開診。

        1981

        1981年,市政府批準在湖濱南路建設廈門中山醫院,1988年復辦開診。

        2003

        2003年,外科大樓奠基,2007年啟用。

        2005

        2005年9月,成為廈門大學首家附屬醫院,2007年5月,通過三級甲等醫院評審。

        2008

        2008年,內科綜合病房樓奠基修建,2011年投用。

        2016

        2016年12月,門急診綜合大樓破土動工。

        2021

        2017年12月,東部分院(廈門市環東海域醫院)開建,目前正處于室內裝飾裝修及設備安裝階段。

        1987-2021“數”說變化

        ●規模:從本部兩幢大樓發展到4個院區(本部、金榜分部、廈禾分部、東部分院[在建]),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床位:從450張發展到3500張(含1000張在建)

        ●學科:從內外婦兒4個病區發展到46個臨床及醫技科室

        ●人才:從200多人到3000多人,副高以上700多名,碩博士近800名,研究生導師100余名,30多人擔任國家級權威學術組織主委、常委或委員。

        【點擊】

        創新領先技術

        ●上世紀末,首批在國內開展小切口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省內最先開展膝、髖、肩、肘、踝關節鏡手術。

        ●2005年,開展國內首例左胸切口心外膜CRT植入手術。

        ●2011年,開展亞洲首例經口腔鏡甲狀腺切除術,此后開展了世界首例經胸經口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等一系列國際性創新技術。

        ●2013年起在國內率先開展拉曼光譜診斷胃癌及癌前病變基礎研究,編寫國內首部專著《整合拉曼光譜內鏡圖譜》。

        ●2014年,胃腸外科自主發明“蔡氏套管器”,創立LA-NOSE手術,此后又將該術式逐步應用于全部的胃腸癌以及減重手術,并應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創新開展手術。

        ●2014年,臨檢中心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第三種梅毒實驗診斷程序,改寫歐洲、加拿大梅毒防治指南。

        ●2016年,消化內科在國際上首次將腸菌移植技術應用于乙肝治療,相關成果被肝病學最頂級期刊Hepatology收錄并作為封面文章。

        ●2018年起,與廈大合作開展人工智能輔助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19年,在國內創新性提出胃癌手術的胃系膜“三個膜橋”概念,實現更徹底更完整的腫瘤根治性切除。

        ●2019年,開展國內首例104歲高齡房撲房顫射頻消融手術,2020年開展全球首例嬰幼兒(68天)持續性房顫伴心衰的射頻消融手術。

        ●2021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ICU引入鐘南山院士名醫工作室團隊亞ICU概念,在國內首創亞ICU的建設。

        ……

        【人物故事】

        乳腺外科主任楊素梅 與復辦后的中山共成長

        1981年,楊素梅考上大學,乘坐綠皮公交車到達二市,再坐長途汽車前往福州求學,途經湖濱南路一處工地,她和身邊的同學聊起這里正在建一家醫院,“希望畢業后有機會到這家新醫院工作。”后來她才知道,這就是遷址重建的中山醫院。

        1986年,楊素梅如愿被分配到中山醫院,成為一名“中山人”。1987年開診,整個醫院只有2棟診療樓,大門口的道路一片泥濘。報到時,得知自己是第一個醫務人員,楊素梅非常自豪,當即選擇了大外科。起初大外科只有門診,大半年后病房開起來,陸續開始收治病人。作為該院第一位女外科醫生,楊素梅練就一身真功夫,開顱、開胸、切胃、換關節,從頭到腳的手術,她都做過。隨著醫院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大外科分出神經外科、骨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普外科等十多個科室,而她本人,也在2010年乳腺外科成立后立志專攻,成為我市知名的乳腺外科專家。

        楊素梅感慨地說,“眼看著醫院一棟棟大樓蓋起來,學科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中山醫院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胸外科主任段紅兵 高精尖手術保持領先

        從1987年至今,段紅兵守著中山醫院這方陣地默默耕耘30余載。作為一名外科專家,他見證了中山外科從醫治小傷小痛,到大刀闊斧,再到微創普及的發展轉變。他帶領的胸外科是廈門市重點學科,在大手術、高難度手術、微創手術等方面始終保持區域領先地位。

        談及學科發展,段紅兵如數家珍,“我們胸外科1994年獨立建科,同時上馬心外科,起點很高。沿襲創科老主任謙遜踏實、愛崗敬業的精神,科室創科以來作出不少貢獻:快速開展體外循環下的先心病、瓣膜病手術,不到3年就開展了高難度的先心法樂氏四聯征手術,第5年就成為廈門首家、全省第二、全國前十成功開展心臟移植的科室。

        段紅兵說,中山醫院胸外科醫療水平一直保持與國內最高水準同步,并有在世界上最先創造微創手術治療胸部外傷連枷胸的佳績和最先開展微創食管癌三野根治術的能力,現在,年輕專家不斷成長,科室發展必將更上層樓。

        關鍵詞: 篤行 砥礪 奮進 初心 不忘 40

        相關閱讀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2p|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