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環球即時:古代男子愛當“鏟屎官”?想養貓得先下聘禮! 軟萌貓文物 一起喵喵喵

        2022-12-30 08:01:59    來源:楚天都市報

        徐悲鴻秋桐貓蝶圖軸

        端石貓蝶硯

        貍貓紋漆食盤


        (資料圖)

        黃鞠貓蝶紈扇頁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捻珠觀貓 羅繡貓蝶石榴圖面紅木雕花柄團扇 北白鵝足形金飾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公元1192年11月4日,大雨如注,狂風怒號。

        時年67歲的陸游,臥病在床,寫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將滿腹愁緒藏進那場凄風苦雨里。

        大多人不知,也是在這一天,這位南宋大文豪還寫下了一首大作,有詩句云:“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必偱枪艜r貓的昵稱。

        去年此時,“古人養貓得準備聘禮”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驚嘆“奇怪的知識又又又又增加了呢!”

        而眼下,你是否偶遇善良的人兒準備了貓糧和紙箱,幫街角的貓貓過冬?

        極目新聞《文博藝覽》“神奇動物在這里”系列繼《來看文物里的神獸》后,今日再邀讀者一起來看貓文物。

        你知道除了“聘貓”,還有哪些文氣十足的冷知識嗎?這還得從包括陸游在內的歷史文人,和藏在博物館里,“賣得一手好萌”的文物說起——

        去古畫里尋找仕女的寵物貓

        你或許想不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詩人陸游,竟也是不折不扣的“南宋第一貓奴”。畢竟他留存于世關于貓的詩作超過20首,因此詩迷玩笑似地直指:“他給摯愛——唐婉妹妹也就寫過十首而已!”

        陸游曾在《贈貓》一詩中寫:“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其中裹鹽即用鹽來交換小貓。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做過介紹,古人養貓不叫“買貓”,而是“聘貓”,需準備聘禮才能領貓回家。鹽和小魚在古代屬于比較貴重的食物,人們往往以鹽或魚當聘禮,一方面可以體現“鏟屎官”(養貓人)對小動物的重視,另一方面貓主人也可以獲得一些實惠。

        黃庭堅在《乞貓》中也為后人留下聘貓的“證據”:“聞到貍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聽說別人家的貓要產仔兒,買來小魚兒穿在柳枝上聘貓去。)

        多次擔任SCA名貓冠軍賽裁判的養貓達人杜婷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因為貓捉老鼠,有利于農業生產,所以剛開始古人更注重貓的捕鼠功能?!抖Y記·郊特性》中恰有記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钡搅颂扑螘r期,貓逐漸從捉老鼠的“功能貓”變成了陪伴主人的“寵物貓”。

        我們在不少古畫中都能見到“寵物貓”的身影。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清·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共12幅,其中《捻珠觀貓》一幅上,有仕女輕倚桌案,一手閑雅地捻著念珠,而她正在觀賞兩只嬉戲頑皮,萌態可掬的寵物貓。

        古人還喜用貓蝶合繪表現在繪畫及工藝作品中,以“貓蝶”與“耄耋”同音,意在祝人長壽。故宮博物院另藏有一件明代端石貓蝶硯,硯面浮雕小貓撲蝴蝶圖案,以端石的黃綠色自然石眼作貓眼及蝴蝶翅膀上的花斑,栩栩如生。

        誰能拒絕2700年前的金“貓爪”

        還記得此前在山西考古博物館首展,被網友怒贊的“最萌文物貓JioJio嗎”?

        近年來,山西考古研究院對周代北白鵝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文物500多件,其中發現數件足形金飾形似貓爪。

        這批金飾距今約2700年,足掌狀,有四個“腳趾”和一個“肉墊”,金飾背面有一橫梁,推測是繩索穿系之處。文物一露面,網友們紛紛表示被萌化了:“貓貓永流傳”“穿越時空的可愛溢出來”……

        據考古人員介紹,墓主人是一位男性,足形金飾可能是墓主人腰帶上的佩飾。

        由于在春秋早期還沒有明確的貓飼養出土文物來佐證,所以這件金飾不一定是按貓足來做的。不過有這樣一件國寶,提供了迄今為止我國所見最早的貓屬動物視覺圖像資料,那便是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的貍貓紋漆食盤。

        據湖南省博物館教育員余子宜介紹,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天下和平,社會氣氛積極向上,長沙丞相家中出現了一種紋樣獨特的盤子。漆食盤通體髹漆,盤內外繪有卷云紋、貍貓紋、龜紋等,而這些紋飾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貍貓紋。

        此食盤上的小貍貓擁有圓眼睛,尖耳朵,兩只耳朵豎起,進入警戒狀態。尾巴高高翹著,預示著尚未馴服的野性。貍貓紋漆盤上還有三個漢字君幸食,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吃好喝好。余子宜介紹貍貓紋的出現應該與當時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漢代流行低矮型家具,盤、卮、耳杯等食器均擺放在很矮的承案上,食物容易受到老鼠、蛇等動物的偷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古人就在食器上畫貓,用以警示。這些漆盤上的喵星人形象生動,保存完整,彌足珍貴。

        關鍵詞: 新聞記者 出土文物 故宮博物院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

        相關閱讀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ⅴ|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国产亚洲老熟女视频|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亚洲黄色三级视频|